年的腳步近了!“二十三祭灶天,二十四掃除日……二十九蒸饅頭,三十晚上熬一宵”,這首春節(jié)民謠道出了“日子”里的傳統(tǒng)年俗。這些年,年俗悄然變化,但年味兒里面的思念和祝愿從未走遠。看看老輩人的習俗,來計日迎新春吧!
臘月二十三,俗稱“小年”,傳說這日是“灶王爺上天”之日。各家“買糖瓜”、“祭灶”,捎帶著開始置辦年貨,春節(jié)拉開了序幕。
臘月二十四,撣塵掃房子,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。就是為了更好地演繹除舊迎新,把舊一年的積穢全部除掉,迎接新的開始。
臘月二十五,推磨做豆腐。據(jù)說天帝玉皇于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,察人間善惡,定來年禍福。民眾吃豆腐渣以示清苦,為來年祈福。
臘月二十六,割年肉,人們只能在一年一度的年節(jié)中才能吃到肉。把肉上鍋燉,熟了以后,放在院子的缸里,等待過大年時吃。
臘月二十七,宰年雞、趕大集,家家把買來的或家養(yǎng)的小雞宰殺,上鍋燉。春節(jié)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,為過年這幾天做準備。
這兩天是發(fā)面蒸饅頭的日子,按著老理兒說,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,所以習慣在大年二十八、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。
這天家家戶戶都在做主食,除了蒸饅頭以外還要蒸花卷、豆包等面食。南北方口味各異,膠東的大餑餑、西北的馓子、南方的年糕,可謂蒸蒸日上又一年。
大年三十,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,寒辭去冬雪,暖帶入春風,這是整個春節(jié)期間最重要的一天。這天到處都是喜慶氣氛,家家會在大門上貼出大紅春聯(lián),貼門神,屋里屋外還要貼上掛錢、福字,晚上還要守歲。